国家宗教政策法规: 更多 >

宝通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首页 -> 宝通禅寺 -> 宝通历史 -> 正文

持松法师年谱(上)(一)

  • 来源:

    宝通禅寺

  • 日期:

    【2010-09-05 08:43:28】

  • 共阅:

    36806次

1894年8月16日,光绪19年,甲午,农历7月13日,1岁

持师生于湖北省荆门县(今荆门市)沙洋镇。时值大势至菩萨诞辰日。初名持松,字旃林,乳名天儿。又按族谱字克定,号文祥,俗姓张。父亲张绪炳,清朝举人,世称南坪先生。

1899年,光绪25年,已亥,6岁

持师的父亲张绪炳被沙洋天主教学堂延聘掌管教务。其时,持师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在父亲的指导下阅读四书五经,考习制艺。

1903年,光绪29年,癸卯,10岁

持师腹部患痞疾,药石针艾齐施,都无疗效。某夜忽梦异人,状似苦行头陀,鹑衣跣足,散发覆肩,就持师而告之曰:“尔之病,痼疾也,必随吾去乃瘥,不则难期其痊已也。”持师觉而惧,白之母,为持师卜祷,亦罔效。自是时作时愈,直至出家后始霍然,方知梦之有徵也。

1905年,光绪31年,乙巳,12岁

时朝廷废除科举制,罢时文试帖,开始以经义、时务策问试士。持师父亲建议持师弃儒习医,持师以志不向此,乃绝意时文,专攻经史小学。

1907年,光绪33年,丁未,14岁

春,持师的父亲因病辞世,乃辍学。是岁持师幼弟亦殇,持师母亲哀毁过甚,大病经年,屡濒于危。

1910年,宣统2年,庚戌,17岁

秋,襄水暴涨,堤决,田庐荡然,持师偕母及弟,徒手疾趋,幸未遭灭顶。 遂往依外祖母家。

持师舅氏三人,均无子,仅长房有一女,幼字余,至是议合卺。

当夜,持师于舅氏书斋,抽得《十二圆觉》读之,乃叙观音大士度男女十二人成圆觉,得长生不死之事。持师当时虽不辨是书真伪及道理臧否,然己警发尘世无常之感,且横流之险,甫经身受,目击邻里之被漂溺者无算,丧妻失子,号泣遍地,设自己母弟行稍缓,亦果鱼腹矣。历历回想,余悸未息,今得此书之启示,则畏死之心,解脱之念,不禁油然而起。午夜岑寂,孤灯如豆,持师乃向空默祝云,今而后上奉慈亲,下延宗祚,有弟任之,苟驻令有术,而十二圆觉非子虚乌有者,则大士其亦能鉴余之诚,而援吾以去耶?此时持师闻见浅陋,知识狭隘,但以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故心期蓬莱,意慕飞升,至于遁世涅般之道,虽遂离俗出家之愿,尚未能存怀及此,孰料因缘之遇,变化之端,有非始望所测者。

翌日,持师遄归,察灾后之情况,信步河岸,抵当地铁牛寺。铁牛寺今位置在沙洋镇镇东汉江之南岸,寺已不存。

及门正值香华俱陈,询之,始悟是日为九月十九观音大士出家日,兼为新度沙弥祝发也。持师家世为寺内施主,故诸师皆素识,见持师至,调侃曰,若亦礼师乞度来耶曷更师衣,解师髻,寻将记莂及师也。持师骤闻斯语,忽忆隔宵之愿,且适逢观音圣诞,是必菩萨摄吾使来者,乌可失此良机,遂毅然曰诺,而诸师前言为戏,疑持师戏言相报耳,故不措意,经持师屡乞,始诘家中许否,持师筹审再三,独畏伤母心,继思暂别岁月,仍得归省,乃求指示去处,免致寻迹相挠。师祖了然禅师谓,远安县西十五里,有观音洞可寄居,尔愿去否 持师从之,师祖了然遂为持师披剃,明日乃行。

既至,持师喜观音洞幽静,岩殿宏敞,叠嶂飞泉,冬温夏清,乃洵修之胜地,且观音殿两庑,居然塑有十二圆觉(十二圆觉,不见经传,故其他寺院无此塑像),更自庆所遇非偶然,奋勉益坚,虽终年粝食敝衣,负薪灌园,亦泰然安处无悔志。总期炼治三载,转易凡骨,而后面禀慈亲,恕远游之罪。

持师有日在山中担柴时不慎失足跌入悬崖,昏迷不醒。师祖恰来观音洞示望持师,上山遍寻后才在山脚下找到持师,负背回洞,采草药喂之,约月方愈。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19岁

持师离开观音洞回到沙洋家中,方知母亲因他婚聚在迩,不告而遁,日夜忧思,寝以成疾,持师的弟弟不忍,贸然只身访寻,亦迷失未归,呜呼!持师母忽焉三载之间,既遭未亡之痛,又罹洪水之劫,今复顿失三子,人亡家毁,恸当何如世情之惨,孰有似于此者,伤哉,奈何其无人传持师之息,使堂上稍解倚闾之思,而竟至郁郁以殇也,更无人述持师母之状,使持师归慰天伦之怀,而竟至悠悠永诀也,持师纵稚昧,不谙佛制,而擅离亲侧,若诸师者,宜晓大义,奈何亦绐持师谓非受戒而不能省视其亲也,迨岁月既满,归有日矣,犹不知亲遭大故,尚期匍匐膝前,求其抚慰。洎夫抵舅氏家,一闻凶耗,如割如焚,五中摧裂,而舅氏复以两姓嗣续迫令归俗,持师以既获大戾,岂敢复自比于人类,使罪恶之躯,堕于尘网。遂当舅氏父女指日发矢言,以绝其念。

身复行,拟遍访名山习真诀,陪列仙班,乘蹻以觅母亲于幽都,持师盖未明道前,凭邪思维,所以作斯志望也。

冬天,持师赴武汉汉阳归元寺受具足戒,号师奘沙门。

1913年,民国2年,癸丑,20岁。

持师在归元寺持戒期毕,进禅堂,冀有所澈悟,岂知终日仍碌碌,为人营斋事,于身心修省,无措意者,至是乃大悔。持师自鄙为僧,念及家门惨事,尤悲痛不能自持,决志返沙洋关庙,作还俗计。

夏,持师离开归元寺返回沙洋。当是时,因白狼猖乱,襄樊骚动,而奉命堵剿者,为旅长王君安澜,适亦驻符关庙。王君虽武人,然于军事旁午之际,研求佛理,诵杂华为恒课。此时闻持师归,以为宝山初返,解行必胜,特具威仪来访。既见,知持师犹哑羊,王君匪唯不存轻慢,且转以知识难遇相劝,极言回俗非计,当勇猛精进,周谘博访,固不妨易地而参,惟不可见异思迁。唐送韶华,虽学无常师,然必函盖相投,汲引始易,故择师须慎于始。而印证叩请,亦不可无也。持师于傍徨歧途之中,踟蹰犹予之际,得此开示,不啻拨昏霾而见清明,既欣且愧,感激至于泣下,于是,持师仍然返回归元寺。

官方微信

Copyright©2009-2017 Bao tong temple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通禅寺 版权所有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鄂(2022)0000079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52号 鄂ICP备10018908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    客堂电话:027-87884539    技术支持:武汉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