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上午9时30分,心平法师在《谈心》“学佛讲座”开示《维摩诘所说经》第十一讲。
本期讲座,心平法师首先带领信众回顾了上一讲的主要内容,接着对魔的三个层次进行了开示。
第一层次是外在有形的魔扰,如:五欲,即财、色、名、食、睡等。
第二层次是藏在邪见里的空,《维摩诘所说经》中,魔的第二层次出现在“文殊师利问疾品”的空室对话,当文殊菩萨率领一行人前来探病,见空荡的丈室只留一张床与示现病的维摩诘。文殊菩萨关切地问:“您的室内何以空空如也,怎么没有侍者?”“诸佛的国土不也是空的?”维摩诘回应后,便与文殊菩萨展开一连串关于空性的机锋问答,最后导归到,空要在六十二种邪见中寻求。
其中令人震惊的观点是,教人不必离开邪念而另觅真空。就像钻石,在被打磨抛光前,我们会认为它只是一颗难看的石头,这就是“邪见”。邪见不是本来就有的,是因背离了解脱才有。解脱与邪见是一而二,二而一,随染缘而起邪见,随净缘而得解脱,两者同根同源,体性皆空。既然邪见与空慧不相舍离,那么诸佛的解脱,也不能离开众生心行而别有觅处可求。在解释了真空的道理后,维摩诘才答复文殊菩萨所问:“一切魔众和诸外道都是我的侍者。”在空性的法则下,物我一体,佛魔一如。所有魔众都甘愿耽乐于生死轮回,而菩萨却虽处生死而不厌弃世间;一切外道都甘愿耽乐于种种邪见,而菩萨则虽闻诸见而不为所动。
魔的第三层次是入魔道得佛智,出现在“佛道品”,菩萨要通达佛道,则需行于非道(包含入魔道);而成就如来的种因,竟是一切贪、嗔、痴等烦恼,就是说烦恼即为如来种。这个层次更表明“清静能在污垢中找到”。以行“菩萨道”、“他受用”的立场视之,菩萨悲悯众生,入非道教化他们,但自己不被非道所染,就能从非道中通达佛道,“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如无厌足王示嗔恚而没有恼怒心,如常不轻菩萨示愚疑而以智慧调伏众生。
讲座结束后,大家起身合掌感恩心平法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