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9时30分,心平法师在《谈心》“学佛讲座”开示《维摩诘所说经》第二十一讲。本次讲座,心平法师结合《维摩诘所说经》第二品《方便品》开示何为“方便”以及如何行“方便法门”,讲解“六种根本烦恼”中的“慢”。
心平法师开示
对于“方便”一词,有《疏赞》云:“利乐仪轨曰方,应时而济曰便。”可解三个意思:一、方是方法,便是便用,有了权实二智的方法(权:权巧方便;实:究竟圆满),便可以发生种种利人的便用。二、方是方秘,便是便妙,如《法华经》“如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三、方便是门,门有能通之义,从能通的门,达到所通的义,也是《法华经》所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维摩诘所说经》之方便属于“施为方便”,即为达成理想目的所作的善巧之事,属十波罗蜜中的方便波罗蜜。
菩萨度化众生有各种方便法门,如观音菩萨可现三十三相,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维摩诘居士在《方便品》里,不但现病身说法,并为度化世间各行各业的凡夫,而出入各种娱乐生活,这些都是他的菩萨行,能化三界火宅为清凉地。
《方便品》里详细描述了维摩诘虽身为居士,和大众一样过着凡夫生活,却持守出家人清净戒律的情形:“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在家居士可以将这一句牢记心间,作为精进修行的目标。
维摩诘除了有“自行德”,还有“益他德”,是一位善于施展智慧的善知识,处处以方便为工具来接引众生亲近佛法。在日常生活里,为了度化众生,他与各种阶层的人士打成一片。“游诸四卫,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维摩诘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以众生为菩萨的净土”。
利他的“方便”应如何使用呢?方法法门并非随心所至没有原则,佛法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利他一定是先立基于慈悲,再开门方便大家进出。古德又说:“方便是善巧之名,胜智为决断之称。”意思是说,在施展善巧方便的时候,是需要以智慧为前导与目的。
例如,若希望对社会有所贡献,首先得了解这个社会的人有何需求,如果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施展手段,不仅无法给予帮助,反而会造成伤害。所以要恰到好处的运用“方便”法门,除了立基于慈悲,其关键则在于具有分别众生根器的决断智慧,依此来启迪与帮助众生祛除杂染,从而彰显与佛无二的智慧与慈悲。
据此,随缘教化,就会有许多不同的善巧手段,即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众生各有因缘,境况各不相同,名贵的药不一定能治好病,关键要对症下药。大树合适做栋梁,支撑大厦;小树,适合做盆景,装饰门面,发挥效果,就是大用。因此,对待各式人等,就不会以相貌、财富、地位、性别来取人,而是一切三教九流都接纳,都是要度的众生,都是菩萨前进的不绝动力,因此维摩诘可说是一位“实践派、行动派”的佛徒,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
“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者。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若在王子,王子中尊,以示忠孝……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由此可知,维摩诘说法度众的自在无碍。
“慢”,心所(作用)之一。指对他人心存高傲与自满。与“骄”类似而不尽相同。“骄”,谓自恃自己之容貌、血统、学识等优于他人,而生起之自豪心。相对于此,‘慢’指妄想自己比他人更为优秀,而欲对他人夸耀之傲慢心。
此中,《大乘五蕴论》有七慢之说,这由根本烦恼慢心开展而来。七慢是:一、慢,对于不如我的我轻慢他,这叫“于劣计己胜”;对于和我相等的,我轻慢他,这叫做“于等计己等”。二、过慢,对方和我相等的,我以为胜过他,这叫做“于等计己胜”。三、慢过慢,对方胜过我的,我不承认,反说我胜过他甚多,这叫做“于胜计己胜”。四、我慢,执着于五蕴和合的身心,以之为我与我所,因而骄傲自大,叫做我慢。五、增上慢,修行者“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这叫做增上慢。六、卑劣慢,自甘卑劣的人,对于胜过他的人,以为:“胜过我又该如何?”别人学习进步,他以为:“我不长进还不是照样过日子。”此为自甘卑劣之慢。七、邪慢,于慢上起邪见,自己无德,反说:“佛菩萨也不过如此。”甚至于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这叫邪慢。
慢心不易发觉,所以对治慢心,应常观照自己的内心,觉照到了要生惭愧心,正所谓“有忏有愧,是菩萨藏”,“生惭愧心,即是菩提”。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众人起身合掌,感恩心平法师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