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政策法规: 更多 >

佛教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首页 -> 初入佛门 -> 佛教故事 -> 正文

勇猛精进 重振佛学(一)

  • 来源:

  • 日期:

    【2015-11-11 09:43:42】

  • 共阅:

    4779次

——太虚大师的故事

在无边的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最根本最精要的,究竟彻底而又最适应现代机宜的。认定了佛在人间,那么佛说法也在人间, 佛法即是佛在人间的教化。在近代佛教界中,太虚法师是力倡人间佛教的佛学家之一。他提出“ 佛陀出世间不离世间觉”,即, 佛教的产生是在人间,就大乘佛教的观点讲,是要行菩萨行,做到自利利人,解除众生的苦难,使人获得安乐。太虚法师是言者,是行者。尽管世间对他有种种误解,然太虚法师能始终如一地循着自己对佛法的认识,不遗余力,勇猛精进,教化世间。
太虚法师,生于1889年,出身于贫寒家庭,5岁丧父,6岁丧母,幼年又多病,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外祖母笃信佛教,他9岁即随外祖母朝过安徽的九华山,13岁朝浙江的普陀山,受到外祖母信佛的影响,信仰了佛教。15岁在海宁县长安镇一家百货商店做学徒,因不愿为店主做家庭琐事,遂萌发出世之念。16岁在苏州的平望山小九华拜士达和尚为师,剃度出家。不久,由士达和尚带到宁波天童寺,依敬安和尚受具足戒,因太虚聪慧过人,深受戒师寄禅和尚的赏识,并得到他的培养。后来随敬安参加了江苏僧伽教育会,来到金陵刻经处祗洹精舍,跟随扬仁山居士等学习佛学。原来生活在深山古寺,自此开始从事佛教运动。
大师的一切行为都发自他对佛法的认识,他认为适应现代化的佛法,当以人类为中心,建立契合时机之佛学,普度一切有情,变过去神本鬼本之佛教为人本之佛教。而人生佛教的第一要义在于解决现代社会人生问题;第二要义则应摆脱注重个人解脱的小乘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群体,悲智双运,大智大悲开展群众运动为中心;佛法的第三要义当以圆渐的大乘佛教为中心。此后,在此思想基础上,太虚法师的一生行动皆以此为中心展开,积极从事佛教改革。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法师凭藉和国民党的关系,在镇江金山寺组织佛教协进会,着手改革佛教。在召开大会时,法师任主席,提出“人间佛教,走上社会”的思想观点,受到其他法师和一些青年僧人的支持。后太虚法师以金山江天禅寺为基点,搞起改革,演出三进三出,大闹金山的故事。法师首先将庙里房子贴上了大礼堂、接待室、办公室、教室、食堂……等纸条,将大雄宝殿、禅堂、斋堂等佛教名词全改为现代社会名词。其他法师坚决反对,他们向镇江市其他寺庙呼吁,在市里各寺庙的支持下,向太虚和仁山法师一班人马展开围攻。



官方微信

Copyright©2009-2017 Bao tong temple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通禅寺 版权所有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鄂(2022)0000079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52号 鄂ICP备10018908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    客堂电话:027-87884539    技术支持:武汉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