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政策法规: 更多 >

佛教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首页 -> 初入佛门 -> 佛教故事 -> 正文

谛闲法师的故事(一)

  • 来源:

  • 日期:

    【2015-11-19 10:29:16】

  • 共阅:

    4976次

1932年7月2日 ,一位毕生以住持正法,净化人间为己任的老人,于大众的念佛声中含笑坐化。祭吊上供那一天,各界前往凭吊者不下百人。10月16日 ,灵龛送至慈溪五磊山入塔,沿途百姓焚香作礼默哀,相送者达数万人之多。这位僧人就是中国佛教史上现代著名高僧谛闲法师。
世间皈依佛门的人有许多是以无常的生死中而觉悟到有情生命的不可永续,于是,就开始探询什么是生命的根本,来体认生命的终极价值所在。在世间所有的一切中,唯有宗教能满足这种人生的想往。于是,宗教就成为可以为理想人生提供根据的根本信念。这些人执意在短暂的人生中求得永生,在不完善中求完善。所以“盖宗教之功固足救世,然其本意则为人之自救。”谛闲法师出家的原因就源于他对人生死无常的感慨。他1858年出生于浙江黄岩,俗姓米,名古虚,号卓之。父名度润,母王氏。谛闲9岁时进入乡塾。读书的成绩很优异,后来因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于是中途退学,到舅舅开的药铺学艺,19岁时,他自己在黄岩的北门开了一间药铺,替人切脉看病,遇到贫苦的患者,他就分文不取,送诊施药。可是,没有多久,他的妻子、儿子和母亲相继病故谢世。在短短的时间里,身边三个至亲的人都离他而去,经此打击,法师非常伤心,深感药物再多、再精,医术再高明,也“只能医身,不能医心;只能治病,不能治命。”这些人生的永恒的根本缺陷,没有任何人间力量可以使人免去此苦。谛闲法师遂于1877年,他20岁时到临海县白云山从成道法师出家。不久,他大哥跟踪而至,迫令他还俗。然而他出家之心早已不可追回。两年后,大哥去世,他再到白云山,随师一起研读佛教经典。24岁时,他到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留寺参禅,不分昼夜,勤于精进,功夫日增。25岁时,他又到平湖福臻寺,从敏曦法师听讲《法华经》。因为是初次听讲此经,故茫然不知所云,颇多费解。有位高僧给了他一本《法华会义》。于是他白天听讲,晚上自己看注释,一连十多天,废寝忘食,终于玄解顿开,因此被人叹为“稀有”,“法门龙象”。
二十八岁时,他两次到上海龙华寺,听晓柔法师讲《法华》,听大海法师讲《愣严》,精益求精,务穷其奥。于是被同学邀至杭州六通寺升座讲《法华》。答难解疑,辩才无碍,听众无不叹服。1886年,他在上海龙华寺听瑞芳法师讲《禅林宝训》,并由龙华寺方丈端融和尚授记付法,传持天台教规第四十三世。
谛闲法师结合自己



官方微信

Copyright©2009-2017 Bao tong temple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通禅寺 版权所有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鄂(2022)0000079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52号 鄂ICP备10018908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    客堂电话:027-87884539    技术支持:武汉丰网